苹果新品来袭,iPhone17诸多新功能上线,中国用户却纷纷摇头?

发表于 昨天 19: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714 0
9月10日凌晨,苹果公司在美国加州举行了秋季新品发布会,推出了iPhone 17系列、Apple Watch Ultra 3、Apple Watch 11、AirPods Pro 3等一系列产品。
发布会亮点不少,AI功能、卫星通话、血压管理、实时翻译等新功能,引发全球关注。
iPhone 17虽然亮点频出,但中国消费者的眉头却越皱越紧。



亮点功能集体“缺席”,中国用户体验被削弱

苹果此次发布的AI核心功能“Apple Intelligence”,包括生成式写作、语音理解、图像生成等,在美国市场备受好评。
在中国大陆,该功能并未上线
同样缺席的还有Apple Watch 11的血压管理功能Apple Watch Ultra 3的卫星通话功能。AirPods Pro 3新增的实时翻译功能也未能在中国启用。
苹果曾经以全球统一的高标准体验著称,而如今,国行版与美版的差异越来越大,用户实际体验被严重削弱。
技术限制还是本地化失败?

有人说因为中国的监管要求更严格。AI模型需要本地部署,血压监测需符合医疗器械标准,卫星通信涉及国家监管。
华为早已实现了类似技术的本地化部署



2021年底,华为推出了符合医疗器械标准的HUAWEI WATCH D,集成国产微型压电气泵,实现了血压测量。
2023年,华为Mate 60 Pro系列接入了天通一号卫星,实现了国内首个手机直连卫星通话。
相比之下,苹果在中国市场推进本地化的节奏明显滞后。
eSIM功能在美国早已普及,但国行版iPhone直到2025年才由联通率先支持。而卫星通话功能,在华为已成现实之时,苹果仍在等待海外合作商Globalstar的布局落地。
这不是“不能做”,而是“没打算快点做”。
苹果在中国不再享有“特权”

从2024年初开始,苹果就启动了AI模型本地化合作谈判,分别与百度、阿里、百川等AI公司接洽,但进展极其缓慢。
直到2025年2月,苹果才正式将百度列入候选名单



百度提出希望通过用户数据优化模型,但苹果坚持隐私政策,双方存在明显分歧。
最终,苹果将设备端模型的适配任务交给了阿里,主要用于对话内容过滤和合规处理,功能性较弱。
相比苹果与OpenAI在美国市场的无偿合作,在中国市场,苹果不仅需要支付高额费用,还要承担模型的训练和调优成本。
苹果在中国市场的处境,从销量数据中就能看得出来。
2024年第四季度,iPhone在中国的销量同比下滑25%。2025年第一季度,大中华区营收同比下降超过10%。
这是苹果在前五大智能手机品牌中,唯一出现负增长的品牌
苹果的“技术妥协”与国产品牌的“务实进击”

早在2020年推出iPhone 12时,美版支持毫米波5G,而国行不支持。苹果选择根据中国5G网络现状做出调整,放弃毫米波。



反观国产厂商,从毫米波到卫星通信,从AI模型到健康穿戴,在本土生态系统中走得更快、更深。
一个被广泛引用的比喻是,“牛得了支气管炎还有专门的抗生素,鸡得了只能埋掉。”不是鸡不值得救,而是算不过账。
苹果到底愿不愿意投入资源,满足本地用户的切实需求。
苹果曾是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技术标杆,iPhone代表着潮流与性能的巅峰。
但2025年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中国消费者开始质疑:这颗苹果,是否还值得等待?
功能缺失、本地化滞后、合作受限、体验缩水……这一系列问题的背后,是一个曾经引领行业的巨头,在中国市场逐渐失去主动权。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期待您打破宁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发布 联系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