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风云变幻,股价“跌跌不休”,争议不绝于耳,但“水果连锁零售第一股”百果园如今却迎来了一根“救命稻草”。
9月21日,百果园集团(02411.HK)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公司与配售代理订立配售协议,以每股1.17港元的价格配售2.795亿股新H股,较前一交易日收市价折让约19.31%。
10月9日,百果园宣布配售已完成,成功向不少于六名承配人配售合共2.8亿股配售股份。
资金渴求
对于百果园而言,此次配售股份无疑是其上市后的关键一役。
根据公告,配售事项所得款项总额约为3.27亿港元,而所得款项净额约为3.25亿港元。这是百果园自2023年1月上市以来,首次通过配售新H股的方式进行募资。从资金用途来看,百果园明确表示,约61.5%(2亿港元)将用于支付一般业务过程中的贸易应付款项;约30.8%(1亿港元)将用于偿还银行贷款;约7.7%(2500万港元)将用作集团的一般营运资金及行政开支。
由此可见,此次募资的核心目的是“偿债”。百果园在公告中称,配售所得款项净额预计将于2026年6月30日前悉数动用。
经营困境
百果园急于筹资“补血”的背后,是其日益严峻的经营状况。
上市首年(2023年),百果园营收达到113.91亿元高点后,2024年营收便降至102.73亿元,同比下滑9.81%,且首次出现亏损,归母净利润为-3.86亿元。2025年业绩进一步恶化,上半年营收同比下降21.78%至43.76亿元,归母净利润下降486.5%至-3.42亿元,相当于半年几乎亏掉了去年一年的钱。
作为以线下门店销售为主战场的水果零售商,百果园的门店网络正在持续收缩。数据显示,百果园的门店数量从2024年6月的6025家锐减至2025年6月的4386家,减少了1639家。
百果园解释,公司“持续通过优化全国零售门店布局以提高零售门店的营运效率”,主动引导加盟商重新审视门店位置及所在商圈,搬迁或者关闭“租金费用率高、人工费用高或者经营业绩较差的劣势门店”。
债务压力
持续亏损引发的债务压力,可能是压倒百果园的最后一根稻草。
截至2025年6月末,百果园拥有非即期银行借款2.67亿元、短期银行借款22.83亿元。而其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8.17亿元、限制性银行存款3.61亿元、短期银行存款0.74亿元,三项合计22.52亿元,仍无法覆盖22.83亿元的银行短期借款。
由于净亏损总权益缩水,百果园的资本负债比率(年末借款总额/总权益100%)从去年底的89.3%攀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103.5%。
即便此次配股募资3.25亿港元全部到账,短期偿债压力得到部分缓解,但长期看,百果园的资金缺口仍需依赖经营改善填补。从现金流数据来看,上半年,公司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1.23亿元,较上年同期的2.78亿元已经腰斩。
市场回应
尽管基本面不佳,但市场对百果园此次配股的反应却出奇积极。9月22日,即配售公告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百果园股价开盘后一路走高,全天基本维持20%以上涨幅,最终报收1.75港元,上涨20.69%。
股价异动直接反映了市场对此次配售的认可态度。不过,拉长时间线看,自2023年1月16日在港交所挂牌上市以来,百果园的股价表现一直不尽如人意。截至2025年9月19日,其每股收报1.45港元,较IPO发行价(每股5.60港元)累计下跌74.11%,目前总市值约22.32亿港元。
战略转型
百果园董事长余惠勇曾因“教育消费者成熟”的言论引发争议,但2025年战略已转向“高品质与高性价比”。此次配股资金将重点支持三大方向:供应链优化。通过买断产地资源(如云南蓝莓、泰国榴莲)降低采购成本,预计2026年自有品牌水果占比提升至25%。门店模型升级。借鉴旗下果多美的大店模式(北京单店日均客流超300人次),试点“水果+生鲜+即食”复合业态,客单价从45元提升至65元。数字化赋能。投入1.2亿港元升级AI选品系统,通过抖音直播、美团闪购等渠道实现“30分钟达”,线上订单占比目标提升至35%。
“硬折扣并非不可战胜。”百果园管理层在业绩会上强调,公司正通过“好果报恩”活动(每月推出1款低价引流果品)提升复购率,2025年二季度单店客流环比增长12%。同时,计划2026年重启门店扩张,净增100家门店,重点布局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
未来出路
面对重重挑战,百果园将如何寻找出路?百果园旗下的另一个水果连锁品牌——果多美的经营模式,有可能为百果园提供发展方向。
果多美的门店更大,品项丰富度更好,过去一段时间,它也在扩充场景,比如引入了生鲜、即食品项,做了一些区块扩展。这种形态在一些市场更受欢迎,比如北京市场,盒马NB等硬折扣店曾经开张,后又关张,但果多美在北京市场一直表现不错。
百果园此次配售股份引入投资者的举措,折射出水果连锁零售企业在当前市场环境下的普遍困境。但资本市场的积极响应,似乎为这家“水果连锁零售第一股”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然而,3.25亿港元的融资或许能解燃眉之急,但能否成为支撑百果园穿越行业变革期的“救命稻草”,仍需市场检验。
文|李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