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款名为“川善治”的乡村治理数字平台,因引入“游戏化”治理理念,在网络上引发广泛关注与热议。这款小程序将乡村日常事务管理与游戏机制巧妙融合,村民可通过参与公共事务、建言献策获取积分并兑换奖励,村干部则像完成“游戏任务”一样处理村民诉求,全程接受评价打分。这一模式,不仅让乡村治理变得高效、透明,更添了几分趣味。
“川善治”的亮点,在于显著降低了治理成本。村民通过平台即可快速定位所需服务、信息与资源,匹配、对接环节得以优化,大幅减少了时间与资源消耗。村两委也能通过平台向广大村民迅速传达重要信息,摆脱传统印刷与人工分发的束缚,有效节约人力与物力。
“游戏化”设计的引入,更是降低了参与门槛,增强了村民的归属感与参与感。用积分激励引导村民从“旁观者”转变为“共建者”,尤其吸引年轻群体关注并投身乡村事务,为基层治理注入新活力。积分制的实施,潜移默化推动村民自我管理,培育文明村风民风,推动乡村德治与法治结合,增强了社区凝聚力和向心力,逐步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新格局。
该平台还畅通了干群沟通渠道,提升了基层治理的智能化与精细化水平。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成为现实,切实提升了群众办事效率。平台集成的“村民说事”“书记说事”“大喇叭”“三务公开”等功能板块,使村民能够便捷反映问题,干部则像“接单”一样处理并反馈,流程全程透明,有效避免了推诿与拖延,提高了办事效率。定期更新的任务清单,也持续激发了村民的参与热情。
“川善治”的成功,不仅在于模拟游戏的趣味性,更是因为它精准切中乡村治理的痛点,实现了信息的精准触达、畅通了沟通渠道、减轻了基层负担。乡村服务不再悬浮于村委会的案头,而是深深扎根于泥土地里。
今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的收官之年。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川善治”这类数字平台的涌现,正是对这一要求的生动回应。新技术新模式的融入,为健全乡村治理体系、创新乡村治理方式、提高乡村治理水平提供了新手段。
乡村治理创新未必需要大动作,一个小小的改变或尝试,就能让政策更接地气。期待未来涌现出更多“川善治”,让乡村治理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共创”,在乡村振兴的沃土上,培育出更多共建共治共享的文明之花。(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朱双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