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丨王多鱼
排版丨水成文
在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全球野火活动愈加活跃,特别是在北美的加拿大和美国。通常认为,野火产生的气溶胶及其远距离输送会导致大范围空气质量恶化,例如,美国西部地区(WUS)的野火因烟雾传输而使全美其他地区的空气质量恶化。
然而,来自复旦大学、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等机构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2025 年 9 月 11 日,复旦大学大气与海洋科学系王勇教授作为通讯作者,复旦大学大气与海洋科学系博士生马启涵、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副研究员魏麟懿作为共同第一作者,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 Science 上发表了题为:Fire heat affects the impacts of wildfires on air pollu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显示,美国西部地区的极端野火实际上使美国东部的细颗粒物浓度(PM2.5)降低了与西部地区增加量相当的水平。也就是说,美国西部地区发生极端野火导致当地 PM2.5 浓度上升,但同时导致了东部地区 PM2.5 浓度下降,这一升一降几乎抵消了。这种意外效应归因于野火引发的热对流削弱了野火烟雾向东部的传输,并增强了空气污染物的湿沉降。这种机制实际上减少了全美范围内的死亡人数和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