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新手身份!9个摄影技巧,让你的照片更具格调

发表于 11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44 0
如今,随着社交平台的普及,越来越多人将摄影作为兴趣爱好。手机的相机功能画质出色,借助修图APP也能轻松完成照片后期处理。不过,也有部分人购买了单反相机,希望进一步享受摄影乐趣,却苦于不知如何拍出高质量照片。本次,我们将整理手机与单反相机等设备的摄影方法,助力大家提升摄影水平。



一、摄影技巧1:手机的基础设置

如今的手机,相机功能已十分完善,拍摄出的照片画质精良,丝毫不逊色于单反相机。下面,我们将分别介绍iPhone与Android手机的推荐设置。若你正琢磨“如何用手机拍出更专业的照片”,这份设置指南值得参考。



1. iPhone设置
要想用iPhone拍出优质照片,关键在于充分利用“AE/AF锁定”功能。该功能可固定对焦与曝光的基准点,操作极为简单,只需在屏幕上长按即可——在你希望作为基准的区域长按屏幕,就能完成锁定。通过这一功能,你可以自由调节照片亮度,无论是夜间拍摄还是夜景灯光拍摄,都能根据不同场景拍出清晰美观的照片。
2. Android设置
不同品牌的Android手机,相机功能差异较大,但大多具备丰富功能。不仅可以调节EV补偿(曝光量),还能将快门触发方式设置为屏幕触控。
由于使用快门按钮时,手指用力可能导致手机抖动,影响拍摄效果,因此建议在手机摄影时,将快门设置为屏幕触控触发模式。此外,也别忘了检查画质模式。你可以按照“主屏幕”→“设置应用”→“显示”→“画质模式”的路径,将画质调整为自己偏好的效果。
3. 实用功能“HDR”
在手机相机APP的功能中,“HDR(高动态范围)”功能务必充分利用。日常默认使用的是“SDR(标准动态范围)”模式。
简单来说,HDR功能通过合成多张不同曝光度的照片,即便在逆光或昏暗环境下,也能拍出清晰的照片。与SDR相比,它能呈现更宽广的动态范围(亮度区间),让照片细节更丰富。无论是iPhone还是Android手机,都可在相机设置中开启HDR功能。若系统自带相机无此功能,也可通过应用商店搜索“HDR”,下载相关APP使用。
4. 手机摄影要点
拍摄时,建议将太阳置于自己的身后。若遇到逆光导致画面过暗的情况,可借助前文提到的HDR功能或AE/AF锁定功能调节亮度。
另外,网格功能也是提升构图的好帮手。若你对摄影构图不太熟悉,不妨以网格线或线条交点为参照进行拍摄。拍摄风景或建筑时,保持画面与地平线平行,能让构图更规整。关于构图技巧,我们将在后续内容中详细介绍。
二、摄影技巧2:单反相机的基础设置




不少人购买了单反相机后,却因不熟悉操作方法,无法充分发挥相机性能,实在可惜。其实,只要掌握单反相机的“三大核心设置”,摄影水平就能得到显著提升。单反相机的三大核心设置,即“光圈(F值)”“快门速度”和“ISO感光度”。掌握这三项设置,新手就能摆脱入门阶段的拍摄困境,拍出更专业的照片。
1. 关于“光圈(F值)”
你是否见过“f/1.8”“f/5.6”这样的数值?这些便是“光圈(F值)”的标识。
不同镜头可调节的光圈范围不同,光圈数值越小,进光量越多,画面越明亮;数值越大,进光量越少,画面越昏暗。同时,缩小光圈(即减小F值)能实现背景虚化效果。可以说,背景虚化是单反相机摄影的一大魅力所在。若你想尝试背景虚化效果,不妨先从调节光圈入手。拍摄时,将被摄主体置于前方,对焦后缩小光圈,就能拍出背景虚化的照片。
2. 关于“快门速度”
快门速度,顾名思义,指的是相机快门开启与关闭的速度,常缩写为“SS”。它代表着快门开启的时长:快门开启时间越长,进光量越多,画面越明亮,但也越容易因手抖导致画面模糊;反之,快门速度越快,进光量越少,画面偏暗,但能有效减少手抖带来的画面模糊,拍出清晰的动态瞬间。
若拥有三脚架,即便使用较慢的快门速度,也能避免画面模糊;若没有三脚架,则可通过调节光圈或ISO感光度来控制画面亮度,在保证画面清晰的同时,拍出明亮的照片。
3. 关于“ISO感光度”
单反相机通常配备调节ISO感光度的拨盘。数字单反相机通过镜头接收光线,再由机身内的传感器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最终生成图像。ISO感光度,指的就是传感器将接收的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时,对信号的放大程度设置。未经过放大的基准感光度为“100”,后续数值依次为200、400、800、1600、3200……每提升一档,数值翻倍,画面亮度也随之翻倍。
例如,在夜间拍摄时,若放慢快门速度,虽能增加画面亮度,但极易因手抖导致画面模糊。此时,无需过度降低快门速度,只需适当提高ISO感光度,就能在避免画面模糊的同时,拍出明亮的夜景照片。
三、摄影技巧3:构图基础




若你总觉得自己的照片不够理想,不妨试着在拍摄时注重构图。合理的构图能让照片瞬间提升质感。以下将介绍四种堪称构图基础的技巧:“三分法”“四分法”“中心构图法”和“对角线构图法”。
单反相机配备名为“图像传感器”的元件,其尺寸种类多样。传感器尺寸的差异,会影响照片的画质、进光量以及噪点数量。常见的单反相机图像传感器类型包括“全画幅”“APS-C”和“微型4/3画幅”等。
这些传感器的性能与尺寸呈正相关,按照“全画幅>APS-C>微型4/3画幅”的顺序,尺寸越大,画质等表现越出色。
全画幅:
传感器尺寸:36.0mm×24.0mm
纵横比:3:2
APS-C:
传感器尺寸:23.6mm×15.8mm
纵横比:3:2
微型4/3画幅:
传感器尺寸:17.3mm×13.0mm
纵横比:4:3
1. 三分法(三分构图法)
三分法是摄影构图中最基础、最核心的技巧之一,新手入门时建议优先掌握。
这种构图方法是将画面横向和纵向各划分为三等分,形成9个区域,将被摄主体置于这些区域内。若将主体放在分割线或线条交点上,能让画面更具平衡感和层次感,呈现出更规整的视觉效果。
2. 四分法(四分构图法)
与三分法相比,四分法的划分区域更多。它将画面横向和纵向各划分为四等分,形成16个区域,再将被摄主体置于其中。
相较于三分法,四分法中主体的位置更偏向画面外侧,能营造出更开阔的空间感。巧妙利用留白,可拓宽画面的表现维度。全画幅和APS-C画幅相机的纵横比多为3:2,与四分法的适配度较高。如今,部分单反相机和卡片相机还支持自定义纵横比。
3. 中心构图法
接下来介绍中心构图法。这种构图方式是在画面中心虚拟一个圆形区域,将被摄主体置于画面正中央。虽然构图形式简单,但对新手而言,要拍出理想效果并不容易。掌握中心构图法,需要不断练习,找到适合自己的拍摄方式。拍摄时无需过度纠结细节,关键是秉持“简洁拍摄”的思路,突出主体即可。
4. 对角线构图法
最后介绍对角线构图法。与前面几种以水平或垂直方向排列主体的构图方式不同,对角线构图法是将被摄主体沿画面对角线方向摆放。
具体操作时,可在脑海中连接画面的四个角,形成对角线,再将主体与对角线对齐。这种构图能为画面增添纵深感,让静态的照片呈现出动态效果。拍摄时,不妨尝试改变拍摄角度,或倾斜相机,从不同视角捕捉画面。
四、摄影技巧4:光线的运用




在摄影领域,“光线”是影响照片质量的关键因素,甚至可以说,不理解光线的运用,就难以拍出优质照片。
对于摄影新手而言,初期可能不会特意关注光线,但随着拍摄次数的增加,会逐渐意识到光线的重要性。要合理运用光线,首先需要了解“顺光”和“逆光”两种基本光线条件。
1. 关于顺光
顺光是指光线从相机后方照射到被摄主体的光线条件。在顺光环境下,由于光线直接作用于主体,通过取景器就能清晰预判照片的最终效果。这种光线条件下,拍摄出的照片对比度鲜明、画面明亮,能准确呈现主体的色彩和质感。但顺光也存在不足,它难以突出主体的立体感,容易让画面显得扁平。
2. 关于逆光
逆光则是光线从被摄主体后方照射向相机的光线条件。对于新手来说,逆光环境下拍摄,主体容易出现曝光不足的情况,因此常常被视为“拍摄难题”。但实际上,合理利用逆光,能拍出极具艺术感的照片。当你希望突出主体轮廓,或营造柔和氛围时,逆光就是理想的光线选择。借助逆光的特性,可为照片增添独特的视觉魅力。
五、摄影技巧5:人像拍摄




许多摄影新手都希望尝试人像摄影(即肖像摄影),但往往难以拍出满意的作品。若想提升人像摄影水平,可重点关注以下三个要素:“姿势指导”“光线布置”和“拍摄角度”。
1. 关于姿势指导
在人像摄影中,模特的姿势至关重要。拍摄的前提是让模特保持“配合拍摄”的状态,人像作品是摄影师与模特共同协作的成果。因此,设计能凸显模特魅力的姿势,是拍摄前的重要准备工作。
对于有拍摄经验的模特,他们能自然摆出合适的姿势;但对于缺乏经验的模特,摄影师可提前准备参考照片,明确告知模特“希望摆出这样的姿势”,引导模特进入拍摄状态。
2. 关于光线布置
光线布置同样是人像摄影的核心环节。具体的光线运用技巧可参考前文“光线的运用”部分。若当前环境的光线条件无法满足拍摄需求,摄影师或模特需要主动调整位置,寻找合适的光线角度。
在室内拍摄时,可借助灯光设备;在室外拍摄,也可使用闪光灯或反光板调节光线照射角度。通常情况下,拍摄人像会尽量避免主体出现明显阴影,但有时也可刻意在面部保留阴影,营造独特的光影效果。建议多尝试不同的光线照射方式,探索更多拍摄可能。
3. 关于拍摄角度
拍摄角度决定了照片的最终呈现效果。由于照片是二维图像,拍摄角度的选择尤为关键。
即使在同一地点拍摄,背景的选择、是从正面还是侧面拍摄,都会让照片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效果。因此,在同一拍摄场景下,建议尝试从多个角度拍摄,筛选出最理想的作品。
六、摄影技巧6:书籍与商品拍摄

以书籍或商品为拍摄对象时,也有不少技巧可循。对于从事销售行业、需要频繁拍摄商品用于工作的人来说,这些技巧尤为重要。书籍与商品拍摄的关键要点较多,其中核心可归纳为以下三点:
1. 捕捉商品特色
不同的书籍和商品,在形状、尺寸、颜色和质感等方面存在差异。拍摄时,要突出这些独特之处,让观众能清晰了解商品的特点。此外,不建议仅用一张照片展现商品全貌,多拍摄几张不同角度、不同细节的照片,能让观众更全面地了解商品。
2. 传递商品优势
拍摄时,要注重展现商品的用途和使用方法,让观众直观感受到购买该商品能获得的好处。若想突出商品本身,可选择白色等简洁的背景;若想营造商品的使用场景,可搭配相关的小物件,让观众更易联想商品的实际使用效果。
3. 精准对焦商品
拍摄商品时,首要任务是确保对焦点准确落在商品上。精准对焦不仅能让照片更具层次感,还能清晰呈现商品的质感和细节。对焦方式可灵活选择,既可以对焦在商品的某个局部,突出细节;也可以在商品的使用场景中对焦,展现商品在实际应用中的状态。
七、摄影技巧7:风景拍摄




很多摄影新手都希望拍出精美的风景照片。拍摄风景时,可重点关注“取景范围”和“空间层次感”,通过不同镜头的对比拍摄,或在风景中融入近处景物,都能提升照片质量。
1. 尝试使用非广角镜头
拍摄广阔风景时,人们往往习惯使用广角镜头,但有时会导致画面中的主要地标显得过小,使照片缺乏冲击力和层次感。
广角镜头的优势是能拍摄大范围场景,但缺点是容易让被摄主体显得渺小,削弱画面张力。若希望拍出接近人眼视觉效果的照片,建议使用50mm或更长焦距的镜头。通常认为,50mm焦距的视角与肉眼视角最为接近。
2. 融入近处景物
拍摄风景时,不要只聚焦于远方景色,可尝试在画面中加入近处的景物。这样能为照片增添空间层次感,让观众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例如,拍摄大型瀑布时,若仅拍摄瀑布本身,很难展现其宏伟规模和动态美感。此时,可将附近的树枝、花草等近处景物纳入画面,通过与瀑布的对比,凸显瀑布的壮观,同时增强照片的空间感和真实感。
八、摄影技巧8:美食拍摄




对于喜欢探店或享受美食的人来说,掌握“如何拍出诱人的美食照片”是一项实用技能。拍出美味感的美食照片有不少技巧,以下将重点介绍必须掌握的核心要点。
1. 利用自然光拍摄
在自然光环境下拍摄美食,能呈现出食物明亮、自然的色彩,最大程度展现美食的诱人之处。虽然在户外(如烧烤店、咖啡馆露台)拍摄时,自然光条件得天独厚,但大多数美食拍摄场景处于室内。此时,应尽量选择窗边等光线充足的位置,利用自然光拍摄,让美食在照片中更显美味。
2. 避免将美食置于画面中心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为了让美食完整出现在画面中,将其放在画面正中央,最终拍出的照片却不尽如人意?其实,不妨大胆尝试让美食部分超出画面边缘。比如,将美食放在画面左侧或右侧,刻意留出部分留白;或在留白区域摆放餐具等物品,这样能让画面更具美感和层次感。
3. 营造“鲜活感”
要让美食照片更诱人,关键在于展现食物的“鲜活感”。拍摄时,可着重捕捉食物散发的热气、渗出的汤汁等细节,这些元素能直观传递食物的新鲜和美味。只需突出这些细节,就能让观众更易感受到食物的质感,仿佛能闻到香味、尝到味道。
4. 运用微距拍摄
虽然对新手而言有一定难度,但使用微距镜头拍摄美食的特色细节,也是提升照片质感的重要技巧。微距拍摄能虚化背景,将美食从环境中“剥离”出来,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让观众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美食本身。
九、摄影技巧9:打造高格调Instagram风照片




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人们接触和欣赏各类摄影作品的机会越来越多,距离也越来越近,“Instagram风”这一说法也随之流行起来。
1. 在有格调的墙面前拍摄
在有格调的墙面前拍摄,堪称打造Instagram风照片的经典方法。如今,不少商家借助Instagram的热度,将店铺外观设计得极具风格感。
你或许也见过这样的照片:女生站在绘有天使翅膀的墙面前拍摄。其实,除了这类创意墙面,砖墙、清水混凝土墙等简约风格的墙面,也是不错的拍摄背景。不仅拍摄人像时适用,拍摄甜品等物品时,搭配这类有格调的墙面,也能提升照片的整体质感。
2. 适当提高照片饱和度
观察社交媒体上受欢迎的照片不难发现,适度提高饱和度的照片往往能获得更多点赞。若在色彩丰富的场景中拍摄,后期处理时可尝试提高照片饱和度。但需注意,饱和度不宜过高,否则会让照片显得不自然,反而影响视觉效果。
3. 采用俯拍角度拍摄
如今,越来越多咖啡馆等商家会推出造型精致、适合在社交媒体上分享的美食。当遇到色彩鲜艳的美食或摆盘精美的料理时,不妨尝试从正上方俯拍。拍摄时,无需刻意将美食完整纳入画面,可让部分食物超出镜头范围,这样能营造出丰盛、精致的视觉效果,更符合Instagram风的审美,吸引更多关注。#万能生活指南#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期待您打破宁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发表评论
发布 联系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