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这么大活动,你就带一台手机?

发表于 4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37 0




11月9日晚,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五届运动会开幕式在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举行。广东广播电视台记者岳阳全程参与并记录开幕式的细节。岳阳向“我在现场”栏目来稿,讲述全运会报道见闻思考。

本栏目长期征稿,详细信息附文末。















我在现场丨昨晚这么大活动,你就带一台手机?
本文作者:岳阳



常年奔波在一线,我早已习惯透过镜头观察世界。11月9日晚,我有幸在广东奥体中心现场报道第十五届全运会开幕式。现场的欢呼声、口号声将我包围,我真切体会到:有些震撼,是转播信号无法传递的。


(一)



开幕式报道,我选择轻装上阵——仅凭一部手机“作战”。出发前我就明确目标:不仅要记录台前的精彩,更要捕捉那些转播镜头之外的、带着温度的真实瞬间。


16点,媒体通道准时开放。


身边的同行们扛着“长枪短炮”,得知我只用手机报道时,不少人露出诧异的目光。我所在的F1区第7排,距离主舞台不足50米,演员的每个细微表情都清晰可见——这个绝佳位置,为我完成高质量的现场报道提供了可能。


趁着观众陆续入场的间隙,我在人群中寻找采访对象。一位在场边拍照的阿姨引起我的注意:她手拿开幕式手册,笑容格外灿烂。“这个场馆太现代化了,”她激动地说,“最期待点火仪式,一定很惊艳!”


(二)



18点,暖场表演正式开始。当高空巨型电子屏显示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五届运动会”的字样时,整个奥体中心瞬间沸腾。欢呼声如海浪般从A区涌向B区,最终席卷全场。座椅在声浪中微微震动,这份震撼,丝毫不逊于任何国际大赛。


我举起手机,将镜头对准屏幕上的“人民”二字,缓缓拉远,记录下整个沸腾的看台。画面里,“人民”二字与一张张激动的面孔交相辉映——这一刻,我深刻理解到:全运会不仅是顶尖运动员的竞技场,更是属于每个普通人的体育盛宴。




当开幕式的流程行进至文艺表演环节,现场灯光渐暗,看台上的点点星光悄然亮起。在这片温馨的氛围中,《朋友》的旋律在粤港澳三地明星的合唱中响起。



“情同两手,一起开心一起悲伤”——这句歌词引发全场大合唱,三地合办全运会的深远意义,在这一刻实现了从理念到情感的生动转化。


更震撼的还在后面。运动员入场时,当“粤港澳代表队”的播报声响起,我所在的看台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声浪几乎要掀翻屋顶。


作为记者,我习惯保持冷静观察,但那一刻,我被卷入了这片由三地情感汇成的温暖漩涡。




(三)



除了开幕式,我的全运会报道还有另一个重点:全红婵。


跳水比赛门票“秒光”的盛况在意料之中。在赛前报道中,我通过多个现场自拍,为观众展示了最佳观赛视角——这是作为媒体人的服务意识。


11月2日,全红婵复出首秀,与搭档王伟莹拿下十五运跳水女子团体双人10米跳台第一名,从而助力广东女团拿下跳水金牌。颁奖仪式后,我期待已久的画面出现了——现场下起了“娃娃雨”。在观众“全妹”的呼喊声中,她奔向看台,接住大家投来的玩偶。剪辑视频时,我特意配上了《不再犹豫》的歌词:“我有我心底故事,亲手写上每段得失乐与悲与梦儿。”




然而赛事总有起伏。11月6日,她的最后一战仅获第五。混采区里,我看着这个半年未赛的姑娘,突然意识到除了媒体身份,我更是一个关心她、见证她成长的人。常规采访结束后,我轻声问她:“能跟你碰个拳吗?”


她看着我的眼睛,欣然接受,微笑着碰了碰我的拳头。





在体育世界里,碰拳是致意,是理解,是超越胜负的尊重。那一刻我深深体会到:作为记者,我们不仅要记录赛场的辉煌,也要传递运动的温度;不仅要追逐热点,更要守护那些触动人心的瞬间。


体育让赛场留下传奇,而人心让体育有了温度。

这篇稿件,小编们绞尽脑汁想了几个标题,你喜欢哪个呢?




更多阅读第二波联名海报,来了!记者节代表作特辑来了!联名海报来了!今晚,感佩!泪目!
来源:中国记协微信(ID:zgjxacja)
本期编辑:彭婕妮 任金蕊 林芝瑶 实习:叶佳鑫



点赞!👇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期待您打破宁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发表评论
发布 联系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