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搬运工到变现人:中年博主教你盘活热点流量

发表于 昨天 07: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578 0



<hr>中年人的难,谁懂?


说实话,四十岁的理工男,在四线小城私企上班,被降薪那天,我在公司楼下抽了半包烟。


家里老婆全职带娃,俩老人要顾,儿子学费月月催,没背景没人脉,只能逼自己搞新媒体写作赚补贴。

你知道的,咱们这种普通人做博主,最容易踩的坑就是追热点。看到啥火就抄啥,写出来的东西跟别人一模一样,流量没捞着,还累得要死。


其实啊,不是热点没用,是咱们没搞懂怎么把热点变成自己的“摇钱树”。

01 先拆穿一个骗局:你以为在追热点,其实在当免费劳动力


我刚开始写的时候,天天盯着热搜榜,别人写AI绘图,我也写AI绘图;别人聊职场焦虑,我也跟着骂老板。忙活半个月,阅读量全是两位数。

后来才发现,咱们普通人追热点,根本就是在给平台当免费劳动力。


你知道为啥吗?因为你只是把别人的话换个说法,一点自己的东西都没有。读者刷到你,跟刷到其他一百个账号没区别,凭啥停下来看?

说白了,大家都想偷懒,总觉得“跟着热点写,肯定有人看”,想着坐享其成。


但天底下哪有这么好的事?没付出真东西,就想靠热点赚流量,跟等着天上掉馅饼有啥区别?

02 第一步:给热点“扒层皮”,只留能用的“骨架”


现在我写热点,先做一件事:把热点里的“情绪”和“干货”分开。说实话,大部分热点火,靠的是情绪,


比如某明星翻车、某公司裁员,大家看个热闹就忘了。但热闹背后的“问题”,才是能赚钱的干货。

比如之前《黑神话:悟空》火了,我没写“游戏多好玩”,而是拆出它背后的“文化输出”和“国产IP崛起”这两个点。


你看,情绪会过时,但“文化输出”这种话题,永远有人关心。

咱们普通人别贪多,一个热点里,你能抓住一个“干货点”就够了。别想着把所有东西都写进去,贪多嚼不烂,最后啥也没说清,读者还觉得你啰嗦。

03 第二步:把“干货点”和自己的日子绑在一起


这一步是最关键的,也是咱们普通人最容易忽略的。你想啊,你写的东西,必须跟自己有关,跟读者的日子有关,不然谁信你?

我是理工男,之前写“职场沟通”热点,没照搬专家的理论,而是结合自己在工厂跟同事打交道的经历:


“上次车间改流程,我用画图纸的办法跟老板讲方案,比开会吵两小时管用多了”。


就这么一句话,评论区立马有人说“跟我上班的样子一模一样”。

你知道的,读者不爱看大道理,就爱听“跟自己有关的事”。


你不用怕自己经历太少,哪怕是买菜砍价、辅导孩子写作业的小事,只要跟热点里的“干货点”绑在一起,就比那些空泛的理论管用一百倍。

04 第三步:用“三问法”检验,确保你的文章不过时


写完之后,我会逼自己问三个问题,这是我总结出来的“保命符”,你也可以试试:

第一,要是这个热点过了,我这篇文章还能看吗?比如我写《黑神话》那篇,就算游戏不火了,“国产IP怎么接地气”这个话题照样有人看。

第二,我写的东西,是不是给读者添了新东西?别光跟着热点情绪骂街,得让读者看完觉得“哦,原来还能这么想”。

第三,这篇文章,能帮我吸引到想找我办事的人吗?我写职场沟通,就是想让同城的小企业老板看到,觉得“这大叔懂实际问题”,说不定就找我写文案了。

这三个问题,其实就是逼自己别偷懒。咱们搞写作赚补贴,不是为了过把瘾,是为了让文章变成“摇钱树”,得长远看。

05 最后送你一个“流量配方”,普通人照着做就行


说实话,我现在每月靠写作多赚的钱,全靠这个配方:

20%的文章用来“重构热点”,就按上面三步来,吸引新读者;


50%的文章写自己的“老本行”,我写工厂里的理工男经验、小城生活省钱技巧,这些东西没人跟你抢;


剩下30%,就回答读者的问题,比如“中年转行怎么写简历”“带娃妈妈怎么挤时间写作”。

你知道的,咱们普通人做新媒体,别想着一步登天。没资源没人脉不可怕,可怕的是总想着等靠要,盼着哪个热点突然让自己火起来。


天下没有白掉的流量,只有肯花心思把热点变成自己“干货”的人,才能赚到踏实钱。

现在我每天下班写两小时,虽然累,但看着每月多出来的补贴,心里踏实。


咱们中年人手头紧,就得靠自己一点点拼,别嫌慢,只要方向对,走一步就离好日子近一步。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期待您打破宁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发表评论
发布 联系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