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户
Portal
论坛
BBS
已有账号?
登录账号
游客请注册
立即注册
其他方式登录
QQ
微信
微博
001论坛
»
论坛
›
休闲板块
›
热点分享
›
最新研究表明:精准撞击将显著提升小行星防御有效性 ...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最新研究表明:精准撞击将显著提升小行星防御有效性
发表于
3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376
0
美国科学促进会官网公布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精确选择航天器撞击小行星表面的位置,可显著提升防御任务的有效性,避免小行星未来进入可能引发后续碰撞的区域,实现更长远的安全保障。
这一研究背景源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于2022年9月执行的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任务(DART)。该任务撞击了绕小行星迪迪莫斯运行的卫星迪莫弗斯,成功验证了“动能撞击器”技术,即利用高速飞行器撞击小行星,以动量改变其轨道。
NASA空间技术研究团队表示,这一双小行星系统质量庞大,轨道不会被明显改变,因此DART任务中的撞击位置并未引发对地球的新威胁。但对于一些直接绕太阳运行且可能产生危险的小行星而言,情况则不同。即使其轨道发生微小变化,也可能出现穿越引力锁孔的现象。
引力锁孔是指太空中的一片特定区域。在该区域内,地球或其他行星的引力会扰动经过的小行星轨道,使其在未来某个时间点再次精确回归并发生碰撞。换言之,引力锁孔能够“锁定”未来的危机。如果一次动能撞击恰好将小行星推入这样的锁孔,那么就可能为未来的灾难埋下伏笔。
因此,关键在于确定小行星表面的最佳撞击点,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其穿过引力锁孔的概率。团队为此开发了一种新技术,用于绘制小行星表面的“概率图”,显示从不同位置撞击后小行星进入危险轨道的可能性。该方法借鉴了DART任务的数据,但也考虑了每颗小行星独特的形状、表面地形(如陨石坑和山丘)、自转状态和质量等个体差异。
理想情况下,这些参数可通过派遣探测器与小行星会合,之后获取高分辨率图像和数据来精确测定。然而,并非所有潜在威胁天体都有足够预警时间支持此类会合任务。团队表示,仅依靠地面望远镜观测,也能在初始阶段完成整个分析。
通过计算不同撞击方案下小行星的后续轨迹,并识别出最危险的演化路径,科学家可据此确定最安全的撞击位置。团队总结道,借助这一“概率图”,不仅能够将小行星推离当前轨道,更能确保它不会在未来重返撞击路径,真正实现对地球的长期保护。
科技日报记者 张梦然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回复
举报
全部评论
正序浏览
倒序浏览
暂无评论,期待您打破宁静
快速评论
本版积分规则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发表评论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泪盈睫
主题
1545
积分
8861
粉丝
0
+关注
私信
TA的帖子
“发朋友圈评论教体局长免职被拘4天”当事人发声,最新进展
3 小时前
突然宣布:签了!特朗普,最新发声!
3 小时前
最新研究表明:精准撞击将显著提升小行星防御有效性
3 小时前
“发朋友圈评论教体局长免职被拘4天”当事人发声,最新进展
3 小时前
最新民调:半数美国人认为以色列在加沙的军事行动太过分
5 小时前
发布
联系QQ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