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海外版|兴化东罗村:水乡“种”出好风景

发表于 3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56 0
江苏东罗村
水乡“种”出好风景
本报记者  尹晓宇《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年10月22日第12版)
江苏省兴化市东罗村位于里下河腹地,处于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和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兴化垛田的核心区域,东临千垛菜花景区,西接水上森林,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为东罗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千百年前,这里的先民为防御洪水,创造性地垒土成垛,形成了“垛田”这一特殊的耕地形态——漂浮在水面上的一个个垛子,大小不一,形态各异。2014年,“兴化垛田传统农业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2022年,“兴化垛田灌排工程体系”入选当年度(第九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小小东罗村却有着“双遗产”的名片。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年10月22日12版版面

东罗村不仅保留了垛田的传统耕作技艺,更通过设立“东罗秋实”展览馆,系统展示传统农具与史料,让农耕记忆可视化、可感知。老油坊、老酒坊等非遗生产场景被重新活化,不再是静止的展陈,而是冒着烟火气的活态文化体验点。
东罗村里有东罗老街、东罗大礼堂等承载历史记忆的建筑。这里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既有高亢的茅山号子、精彩的舞龙表演,也有传承技艺的垛田农民画。此外,红膏蟹养殖、菜籽油榨取技术以及龙香芋等特色产品,共同构成了里下河水乡独特的生态风韵与生活画卷。
恪守着人、水、垛和谐共生的古老智慧,秉承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东罗村保护、传承并利用垛田,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村,生动实践着“种风景、卖风景、富农民”的垛田利用模式。


游客在江苏省兴化市东罗村“水上市集”游玩体验。史道智摄

当地通过“政府+社会资本+村集体”合作模式,为乡村发展注入了持续的内生动力。政府着力完善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配套建设,为发展筑牢根基。引入专业市场团队,精心打造“碧水东罗”主题IP,成功培育出特色民宿、咖啡馆等契合现代消费需求的新业态。开发独具地方特色的文创产品,将农产品与文化创意结合,提升了品牌附加值。村民通过土地、房屋入股,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建设者和受益者,共同参与旅游项目的开发、运营与服务,创新了共建共享的利益联结模式,加强社区参与,让村民成为发展的主体。同时,通过搭建金融服务中心等平台,村里支持返乡创业青年经营乡村民宿等业态,为乡村经济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此外,村里还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起广泛的合作关系,开展研学活动,并打造“千垛万家民宿联盟”区域品牌,提升整体竞争力。
地地道道的东罗村人罗中坤回村创业已有5年。“家里开着超市,经营民宿,还给村里大食堂供应食材,一年下来能有约20万元收入。”他说,今年菜花季期间,自家的14间民宿被全部订完。
2024年,东罗村实现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285万元,增长5%;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066元,增长8.1%。
富起来的东罗村更加注重保护环境,村里加强了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定期进行河湖水环境质量监测,并设立鸟类观测站,守护生态之美。
作为江苏省首批特色田园乡村,东罗村还获得过“全国文明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国最美村镇”等多项荣誉称号。
东罗村党总支书记罗国康表示,东罗村将继续用好自身资源禀赋,在水乡“种”出更多好风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责编:张鑫、龚世俊)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期待您打破宁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发表评论
发布 联系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