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Samsung
2025年的折叠屏市场,正站在“泡沫破裂”与“理性发展”的十字路口。二手交易平台的数据揭示了一个残酷的现实,折叠屏手机平均持有周期仅13个月,远低于传统旗舰机的24个月,屏幕折痕、铰链松动、电池衰减等问题成为主要折旧因素。以三星Galaxy Z Fold4为例,其换屏费用高达3800元,而二手成色较好的同款机型售价仅4500元左右,“修一次够买新机”的尴尬局面,让折叠屏手机“耐用消费品”的标签变得摇摇欲坠。
当消费者逐渐从营销的狂欢中清醒过来,开始审视折叠屏手机的实际价值时,一个尖锐的问题也浮现出来:折叠屏究竟是技术创新带来的革命性突破,还是资本游戏制造的消费泡沫?苹果作为全球智能手机行业的领军者,迟迟未推出折叠屏产品,其谨慎态度恰似一面镜子,映照出折叠屏市场背后的重重隐忧。
二手市场的表现彻底撕碎了“创新标杆”的伪装。2025年1-8月,二手折叠屏交易量同比上涨73%,但华为Mate X5一年残值率仅52.9%,三星W24跌至37.5%,远低于iPhone 15 Pro Max超70%的残值率。这种快速贬值背后,是产品“快消品”属性的本质,消费者为“稀缺符号”买单,却在实际使用中迅速失望。正如IDC亚太区高级研究经理黄子兴所言:“当前折叠屏市场很大程度上还是厂商在推,而非消费者主动拉动需求。”
02 难登的技术高地
折叠屏的技术叙事,难以破解物理规律的枷锁。所谓的突破,多是权衡后的妥协,而高昂的维修成本,正是对这种伪创新的最直接反噬。
在华为Mate XTs的发布会上,余承东强调其“实现量产可靠极为困难”,试图塑造技术先驱形象。但现实中,折叠屏的技术瓶颈从未真正突破,厂商口中的“耐用性升级”更像是自说自话。尽管UTG超薄玻璃的抗冲击性能比早期PI材料强3倍,但实际使用中屏幕折痕与铰链松动仍是普遍问题。
技术妥协已成行业常态,却会被包装成创新亮点。三星Galaxy Z Fold5缩小铰链体积,却牺牲了散热性能,长时间使用易出现卡顿;华为Mate XTs为实现3.68mm的展开厚度,电池容量努力维持在了上代的5600mAh水平,不过与10.2英寸大屏的搭配仍显得有些“小马拉大车”。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设计,本质是对材料科学局限的无奈妥协,当然也可以被美化为“平衡的艺术”。
维修成本的高昂,彻底暴露了技术的脆弱性。华为MateBook Fold非凡大师更换全新屏幕需14879元,相当于两台Mate70 Pro优享版的价格;即便是普通折叠屏,换屏费用也多在3000-5000元,铰链维修需1500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