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 85mm 放大到 170mm 下的长焦表现,图片来源:雷科技
在一定程度上,这也充分说明了旗舰手机在影像这个赛道上的竞争烈度。
与此同时,AI 算法也是影像赛道的另一个竞争核心,各家都在想办法通过传统算法和生成式 AI 的结合,突破夜景、演唱会等复杂场景下的效果和体验,让远距夜拍可用性显著提升。事实上,这可能也是今年各厂商在长焦升级上最具实际意义的一点。而在这个手机厂商都喊出万元以下最强相机的时间节点,长焦毫无疑问才是真正撬动普通消费者认知的关键。 升级四:让端侧 AI 跨越对话,开始行动。
骁龙 8 Elite Gen 5 与天玑 9500 的 NPU 性能提升,让端侧 AI 有了算力基础。如果说去年手机 AI 的真正价值还停留在意图识别、AI 修图等层面,今年的旗舰手机终于开始让 AI 真正深入使用体验,而 AI Agent(智能体)则是新的核心。
荣耀 Magic8 发布现场,图片来源:雷科技
在荣耀 Magic 8 系列在系统中集成 YOYO 智能助理,支持跨应用的语义理解与任务执行,还实现了 AI 追色等功能。比较积极探索 AI 落地的还有 OPPO,在搭载 ColorOS 16 的 Find X9 系列上,在系统应用上几乎全面升级了 AI 体验。
虽然目前来说,AI 在手机上更多还是锦上添花的功能,但几乎可以预见,AI 正在成为手机操作系统的「第二内核」。
群龙混战,哪款旗舰机的差异化最显眼?
在核心参数几乎被卷满的时代,想靠一两个配置脱颖而出已经很难了。今年的新旗舰们似乎也都意识到这一点,纷纷开始在体验、交互、系统层面寻找差异化的核心竞争力。而在今年共同的升级方向背后,其实每家都还有不同的「偏执」。
从今年几款代表性旗舰机的表现看,小米在形态上走出了一条新路,vivo 延续了自研影像路线,OPPO 强化系统底层的算力调度,荣耀在 AI 影像上快人一步,一加则高刷畅玩作为方向,而 iPhone 则在轻量与专业影像两端同时出招。 在所有今年的新旗舰中,小米 17 Pro Max 的背部副屏无疑是最具话题性的设计之一。它不只是装饰,还是一个可交互的第二界面,自拍取景、AI 提词、通知提醒、倒计时……都能在这块小屏上完成。小米的意图其实很清晰——当正面已经被挖孔、曲面和边框优化到极限,交互的突破口只能向另一面延伸。